5.药材高价回收
不少人打着XX药材研究所、XX药材场的招牌,为销售种子、种苗,将一些价格下滑的品种在广告中肆意吹嘘:一类是将一些对环境及栽培技术有较严格要求的品种,一律说成南北皆宜,易于管理;另一类打着“联营”、“回收”等幌子骗人。
6.特种养殖
一些农民信息不灵,想通过特种养殖寻找致富捷径。而不法广告主正是利用这种心理,以签订合同、法律公证、高价回收为幌子,将一些当前尚未形成市场的动物品种四处倾销,见机携款潜逃,使合同变为废纸。
7.转让专利技术成果
有些单位或个人为了骗取所谓的技术转让费,专门提供一些成熟、虚假、无实用价值的技术,并称已获专利,专利号为XX。一些农民向某单位接产洗衣粉,可结果产品始终无法达到广告宣称的标准。难怪一些权威人士称,按某些技术资料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为伪劣产品。如按其提供的专利号到专利局查询,就会发现多属子虚乌有。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