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 毛文军:“价钱肯定是不行,价钱那时候是一个牛卖1000多元钱。”
郭纲倒腾了几十年牛了,自从当地开始搞改良,他就觉得倒腾改良牛应该更赚钱才是,可实际上,倒腾牛的效益并没有提高多少。
经纪人 郭纲:“那时候就是销路不动,出不去,也就是本地销了,价所以上不去了。”
2005年,老郭拉上了一车牛到河北去销售。等到了那里,他才发现外地市场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经纪人 郭纲:“车多的是,往哪儿贩牛的,它是属于那边长年就是宰牛,长年屠宰。”
老郭拉出去的牛马上就卖掉了,并且他看到外地市场卖牛根本就不分季节。老郭觉得这既是个新商机,又能解决当地牛滞销的问题,就想长期在两地之间做买卖,这就意味着他要长期提供货源。可按照当地的养殖模式,要想长期有牛卖,很难做到。
从河北回来后,老郭就在村里宣传起了他在河北的见闻。他要让村里人都知道外地的市场行情,调整养殖时间。毛文军是老郭第一个找的养殖户。
养殖户 毛文军:“他回来就跟我说,外地的屠宰场长年在屠宰,育肥了,肥了以后就宰,肥了以后就宰,不分季节。”
毛文军2005年响应号召也养上了新品种牛,可当年的收益就让他很失望。听到老郭的话,他也动了心,想改成一年四季都能卖的牛,可怎么个改法又成了新问题。
徐贵是当地比较早养殖西门塔尔牛的养殖户之一,但他的养法和别人不同。因为徐贵以前自己做生意,接触南来北往的客户多,信息广,他当初刚开始养西门塔尔牛的时候,就建了牛棚,用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养牛。白天散养在草原上啃噬青草,晚上则圈养起来喂饲料。徐贵为此还清楚的算过一笔账。
养殖户 徐贵:“一天要搞育肥的话能长四斤左右,就相当于一般的成本要加大,一天需要12元钱,牛要长到4斤是20多元钱,每天要挣10元钱左右。”
徐贵用半舍饲的方式养牛,出栏快,一天就能挣10多元钱这个事,很快就传到了毛文军的耳朵里。于是,就在郭纲告诉了毛文军外地市场行情的那年秋季,他就在自己家建了牛棚。第二年春天,毛文军养的第二批牛也通过老郭卖掉了。
养殖户 毛文军:“到秋天就卖了牛卖四五千元钱,等到然后秋天再从外地再买回这个小牛来呢,然后再舍饲,舍饲等到春天二三月前,又卖了,还能卖四五千元钱。”
虽然看起来这样养牛要多花饲料钱,但出栏时间比原来缩短了6个月,省出来的这段时间又可以再循环养牛。牛常年都能出栏。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