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7日中午,伊利集团一如往日忙碌而平静,办公室突然接到市政府的一个电话通知:下午3时,伊利集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集体开会。对于伊利这样的明星企业,和地方政府领导开会本是寻常之事,郑俊怀于是带着伊利的众多中高层准时到场。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张澎慧、市委秘书长兰恩华、副市长武文元均来到会场。和往常不同的是,除了这些市领导,还多了一位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会议由张澎慧主持。但检察院领导成了当天会议的主角——检察院领导宣布对到会的郑俊怀、张显著、李永平、赵成霞、陈彦、杨贵、詹永宽7名伊利中高层“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讲明情况”。
次日,检察院再次传讯伊利4位高管:杨桂琴、郭顺喜、潘刚、王素珍。在前后传讯的11人中,6人被陆续放出,最终留下5人被自治区公安厅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刑事拘留,拘于包头看守所。这5人分别是伊利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原奶事业部经理、总裁助理郭顺喜、董秘张显著和证券事务代表李永平。
“听到检察院的决定后,郑总(郑俊怀)的脸一下子煞白,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一位当天参加会议的人士告诉《北方劳动时报》。
郑俊怀等人被带走的过程非常简短,媒体有“被3分钟终结的22年”、“一夜之间面目全非”的报道。的确,这一天确是郑俊怀人生的“滑铁卢”。
无颜见江东父老:“教父”之后
郑俊怀被拘数日后,他的家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几天沉默后,郑的妻子薄香女终于向媒体敞开了家门。
120平方米的房屋装饰很普通,能够看到的贵重家电只是一台东芝液晶彩电。漩涡中的郑妻向记者介绍,以前,郑俊怀每月只给她几百元生活费,从2001年起,每月增到3000元左右,要支付家里的日常开支,这些钱根本不够用。郑的女儿和儿子分别在法国和日本留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老郑管,郑妻子不清楚每年给他们多少钱。郑妻称,两个孩子在国外都是边打工边读书,基本上可以挣够自己花的钱。谈到亲属,郑妻称:“从他做领导以来,我们家和他们家的亲戚没有一个人的工作是由他来解决的,相反,他还在公司规定,不能安排自己任何一个亲戚的工作。”
郑俊怀被带走当日,薄香女并不知晓。薄香女告诉记者:“17日老郑一直没有回来,18日早上,老郑秘书来电话说,检察院要到我家来。18日11时许,老郑秘书和公司行政办经理刘春海以及5个检察院的同志来到我家,给我出示了搜查令,说核查一下老郑的有关情况。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老郑被带走的消息。最后,检察院的同志从我家拿走了电脑、录音机、磁带及公司一些材料,没有搜到任何现金和存折。”
郑出事后,有媒体称是蒙牛欲挟外资控股伊利才使郑俊怀铤而走险,对此,蒙牛方的孙先红坚决予以驳斥。孙先红指出,郑俊怀成立华世商贸在先,蒙牛挟外资在后,蒙牛决无控制伊利之意。
高墙内的郑俊怀可能想不到,伊利这个企业并未因他这个把伊利视为“儿子”的“教父”的倒下而倒下,相反,2005年,伊利不仅业绩骄人,而且一举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新当选的董事长潘刚荣膺“2005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第一名……
经历了郑俊怀风波的伊利更趋成熟。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