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编辑:聚成管理咨询我知道,原来我们合作过,确实非常牛B的一家公司,专门搞培训的,不过现在不知道他们怎样了。今天看到他们老板的故事,感觉不错,发出来给大家欣赏!
2009年,28岁的他正在积极运作,争取聚成首批创业板上市——这就是刘松琳,聚成资讯集团的董事长,一个被媒体称为“有着羚羊跳跃般的创业经历”的“80后”创业者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刘松琳领导下的聚成集团稳步前进,营业额达到3.4亿。初中都没毕业的他,如何从一个培训业的门外汉,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培训公司的老总?是什么支撑他一直不断向前进步?
2009年4月28日,在深圳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刘松琳接受了《南方企业家》记者的专访。
4月的阳光,明净、灿烂,透过巨大的透明落地窗,淡淡地洒了进来,让人感觉温暖极了。也许是做过形象设计师的缘故,面前的刘松琳发型一丝不苟,仪容清爽,西装合身得体,侃侃而谈时,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
三次出走,从迷茫到目标
在刘松琳年轻的人生中,有过三次离家出走的经历。刘松琳说,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出走中,他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祖籍山东荣成县的刘松琳,出生成长于吉林省通化县抚民镇,16岁就辍学了。不是因为家贫,刘家在抚民是首富,也不是因为学习不好,刘松琳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因为父亲“多读书不如早做事”的信条,小小年纪的刘松琳不得不到家族企业里帮忙,成了一个小老板。
严厉的刘父崇尚的是“当面教子”,教训起儿子来从不顾及情面。偏偏刘松琳的性子与父亲是如出一辙的倔强。1997年,因为一件小事被父亲当众打骂后,刘松琳愤然出走。
多年以后,刘松琳依然清晰地记得挨打离开的那一幕。“你要走,我的家产一分钱都不会给你。”父亲的话并没有威迫到刘松琳,他咬着牙对父亲说,“我就是要饭也不要你一分钱。”
狠话撂下了,可毕竟只有17岁,该何去何从?一离家,刘松琳就后悔了。从没出过远门的他,只知道一条回老家山东的路。于是,带着身上仅有的四五百块钱,他跳上了前往威海的船。
初到威海,没高学历的刘松琳连找个活养活自己都难,不得不从舅舅那里赊酒来卖。开始推销酒的日子很苦,铺货时还屡屡遭人白眼,后来,刘松琳想到让人家先摆着卖,卖完了才结账。这种“先铺货再付钱”的方式在当时当地很“新鲜”。那一年,靠着卖酒,刘松琳赚了二三十万。
就在这时,父亲打来了电话。“儿子,就算我错了,回来吧。”这是刘松琳离家后俩人的第一次通话。第一次发现了父亲脆弱的一面,深觉自己不懂事的刘松琳满怀愧疚地回了家。
但在2000年,刘松琳又因同样的原因,再次离开了家。这一次,他没有再卖酒,而是师从毛戈平学习化妆、形象设计。当年,那英、吕燕、马艳丽、李咏……都曾因刘松琳的手而变得神采焕然,这让刘松琳很有成就感。可是,正当刘松琳自己也开了个店,事业一步步上升时,母亲的召唤电话来了。“总是事业有点起色时,就被叫回家。”刘松琳有些无奈,却仍是回了家。
只是,这一次刘松琳依然没有在家呆很久。2003年3月,当父亲打电话给他交待事情时,他已经在开往南方的火车上了。这一次,想在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的刘松琳,选择了南方热土深圳。
首创培训超市模式
刘松琳的人生,在第一次接触培训业时就开始了彻底的改变,“当时就觉得这是我想要的事业。”
初到深圳时,还没有找到事业方向的刘松琳,一有时间就往深圳书城跑。企业管理、成功励志、商务礼仪……刘松琳硬啃了很多书。后来,刘松琳在其中一本书的光碟上看到了号称“华人第一成功学专家”的陈安之的培训课程广告。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刘松琳去参加了这场培训课。
计算成本是商人本性,刘松琳边听课边在心中算计:现在现场是200多人,如果变成1000多人,每人交3000多元,就是300多万,若以成本不超过30%算,每个月一场,那10期不就是净赚2000多万?而且人数多了,同样的成本分担下来,不就能大幅度降低学习成本,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吗?这个念头,令刘松琳一下子热血沸腾起来。www.chuangyezg.com
但2003年的培训市场,一边是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一边是课程价格昂贵,培训产品主要集中在基本层次上,根本适应不了迅速膨胀的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很好地切入培训业,改变这种矛盾?刘松琳开始苦思。
后来,刘松琳的培训师朋友罗恩和周嵘提出了“培训超市”的概念——让培训课程像超市一样,既便宜又能自由选择。刘松琳不禁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子吗?于是,刘松琳拿出全部的积蓄,与罗恩、周嵘一起,创办了聚成公司。
2003年6月11日,聚成成立,很快就推出了名为“企业学习成功王牌”的学习卡。在刘松琳等3人的设想中,这一模式不但能解决企业的不同层次培训难题,更大幅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因为企业只需办理一张不同金额的学习卡,就可在规定时间内自由选择课程和派送不同数量的员工参加培训。
只是,想法虽好,做起来却往往不是那么简单。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