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机场第一眼见到胥定国的时候,他穿一件白色的风衣,年轻、俊朗、充满朝气。在出租车上,他告诉我,1999年他从上海来到厦门,他喜欢这里。在厦门的两天时间里,我对胥定国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说的“蔬菜脱毒机”有了全面认知。
厦门之行,让我无意中走进一个创业者的生活,并有幸跟踪真实地记录了他的全部。
1975年胥定国出生在大巴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6岁开始上学时,为了给家里每天节约2角钱的渡船费,他天天绕道几十里山路到学校上学。胥定国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供他读书的钱却越来难以从泥土里刨出来了。1987年,一场突然的灾难降临胥家--爷爷患重病卧倒在床。为了省钱,爷爷无论如何也不到医院就诊,无可奈何的父母只好用传统的方法到山上扯草药为爷爷熬汤治玻这时,小学六年级的胥定国已经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他知道爷爷的病只有到医院才能治好,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超越年龄的方法--外出打工挣钱为爷爷治玻一个夏天的早晨,胥定国留下一封信,悄悄告别了家人。这一年他12岁,还是个发育未成熟的孩子。
怀揣着偷偷借来的100元钱,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上路了。凭着书本上的知识,他独自一人到了桂林,不辩方向的他在火车站广场转了一圈,身上的钱便被人洗劫一空,他只好步行去湛江,走了两天两夜之后,酷暑和饥饿将他击倒。一位拾荒人见他昏倒在街头,给了他一瓶水和捡来的半碗方便面,他才缓过了一口气。一个小孩子,个头也不高,没有哪一家工厂愿意用他。所幸的是,胥定国在湛江找到了一个卖盒饭的工作,5天下来,他赚了50元钱。但这样挣钱太慢,听人说去海南砍甘蔗能挣更多的钱,于是,他又去了海南。砍甘蔗真能挣钱,但却是成年人都不愿意干的苦活,半个月累下来,胥定国挣到了800元。砍完甘蔗,他又跟着大人们去割橡胶。
这个假期的第一次打工,胥定国挣到了1800元钱。当母亲接过儿子挣回来的钱,搂着又黑又瘦的儿子时,却忍不住掉下了心酸的眼泪。有了这笔钱,爷爷被送到了医院,等待着死神降临的爷爷,奇迹般地康复了,“12岁孙子打工挣钱救祖父”成为了一个最传奇的爱心故事。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