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股东全是农民
在元常村沿线的村屯民房的墙体上,记者看到张贴有不少雷冲生态管理委员会、雷冲休闲山庄发布的公告,内容是发动全体村民们入股开发本村旅游资源。
兼任雷冲生态管理委员会会长的梁成林,也是山庄的股东之一。他说,雷冲峡谷的自然资源是全体村民的,从筹建山庄时,大家就共同研究决定,由村民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涉及到资金投入方面,以每1000元为一股,入股的对象是全体村民,多投不限。从今年4月份开始发动,到9月10日止,已经有48名村民入股,占了留守村民的10%以上。年近七旬的老人黄诗荣是股份最少的股东,他出资1000元,只持有一股。问他为何也想入股,他说:“我看好搞旅游有前途。” 庞海是雷冲的村民,也是目前山庄最大的股东,他持有休闲山庄的100个股份。在初期得到的股金中,折算起来有30万元,但实际上现金只有18万多元。他告诉记者,发动村民入股的方式是很灵活的。在48名股东里,既有劳力入股的,也有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大多数人持有的股份只有二三十股。
这个休闲山庄的开发,实际上需要的现金并不多,更多的是人力物力。庞海介绍说,比如说建设天然泳池,如果全部现金投入需要1万多元,而实际上使用现金才2000多元,因为很多村民都通过劳力投入,他们花去的只是水泥钱。金碧辉煌的木结构餐厅,算起来要花10多万元,实际上很多木料、手工,都是村民们自行投入的。
在山庄的后期规划中,村民们准备在明年五一节前再投入70万元左右,将现有游泳池拓宽成水上乐园,建立蔬菜采摘基地,从山庄开辟数公里的马道,让游客可以骑马直达北流市最高峰——望军山顶。
在问到70万元的投入是否能保证时,庞海笑说:“不担心。”因为游泳池的拓宽、马道的开辟、蔬菜基地的建设等,基本上是“水泥+人工”,只要现金不足,就全部以人工投入。
家园比效益更重要
在元常村的村屯里,与号召村民入股的公告书并存的,是一张《雷冲片区生态管理条约》,从这里大抵可以看出村民们开发本土旅游资源的初衷。
该条约的内容主要是禁止村民打猎、电鱼、毒鱼、采伐森林等。对农村产生的垃圾问题,也有详细规定:要求一律焚烧处理,不得倾倒在峡谷河道边。条约中还规定了奖罚细则。
梁成林说,事实证明,如果禁止打猎、电鱼、采伐等没有群众的支持,就很难实现。资源共有、利益共享后,不仅让全体村民都是受益者,消除对开发旅游的对抗情绪,还让村民比谁都珍爱自己的家园。
休闲山庄的农民股东们说,最初开发旅游业的想法,主要是出于保护家园,至于能否带来大的利润效益,则放在次要位置。在山林、耕地等都分到了各家各户后,村里想做点公益的事情,却没有出钱的地方,让各家各户临时凑钱也不太可能,将本村资源集中开发后,山庄有了效益,就可以多做公益的事情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