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被创业 你碰到熟悉很多年的朋友在创业,他很有才华,又很有干劲儿,这个也很难得,就如同我碰到季琦。我觉得不管他们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他们真的很有感染力,让你学到很多东西,让你觉得你应该对你的潜能好好负责。 我跟季琦是一个宿舍的大学同学,也是汉庭的联合创始人。当时如家已经上市,季琦跟我说要做连锁酒店的时候,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机会的,商务经济型酒店在市场上相对空缺。不像现在,有点儿拥挤了。我前面陆陆续续三四次投过一些钱给汉庭,把这些钱就整合起来折换成股份。 最初季琦创业时跟我说,希望我在他的董事会上。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事情可以有个人商量,由于创业是很孤独的事情。我说没关系,假如你需要人商量,我随时都在。季琦说:“那不一样,你没有钱在里面的话就是隔靴搔痒,没有用的。”现在我还在汉庭的董事会上,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还经常交流。 季琦真是不需要我这些钱,2007年的时候汉庭第一轮融资大概融了几千万美元。后来公司招聘团队,现在的CEO、CFO、高管团队,每一个人都是我跟季琦一起商量决定,跟他一起口试的。我们创办公司开始目标就很清楚,做一个大规模的连锁酒店,做到几百家、上千家规模,肯定不是说做一两家酒店就算了。 当初投资汉庭时实在对酒店业完全不懂,之所以愿意投钱进入是由于对季琦特别信任。季琦有一系列创业经验,他在大楼里面做过系统布线工作,做过应用开发,还做了一系列的咨询公司,这些经验都很宝贵,为他以后做大事情做了充分的预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预备也挺不错,就是在别人创业很早期加入,辅助别人创业,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预备。我觉得对于创业,最好的预备是创大业前先创小业,比如说简单到开个餐厅,这是先创个小业。像马云最初做海博翻译社,又做了中国黄页,这个对他以后做阿里巴巴都是最好的预备。 很多时候投资都是帮朋友,聚光科技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朋友创业都挺好的,聊天的时候我也经常鼓励大家创业,别人真的创业回来要你支持,你不好意思不给。比如我们公司的部下,我说你由于别的原因离开公司我不是很兴奋,但是去创业我会支持你。假如认同你的创业项目的话,我会给你钱,做一些顾问。但也不像大祖传说中的不看贸易计划书,也看,但更多是看人。投创业公司时没有系统性,也不会去外面做调研找案子,或者去某个行业全部扫一遍,我没有做过这种事情。 我也是聚美优品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当时也是朋友先容熟悉陈欧的。我不是说一开始就马上投他的公司,是先交朋友,中间还有频繁地接触。他每次都很主动约我出来,很努力,并且又是这么有想法的年轻人,这种创业者让人感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很认同这个人才投的。从熟悉到后面投资大概不到一年时间。 陈欧特别努力,也很虚心。他特别把我请到他公司提一些意见。一开始他还不是卖化妆品,而是和一些游戏网站合作做营销、广告。我也跟他说以前的那个贸易模式可能比较难做,做起来会比较累。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他跟我说,我们改贸易模式了,在网上直接做化妆品销售。我说很好,你改贸易模式的话我就投资你。实在创业团队很重要,团队搭建得好,改贸易模式很轻易;但是即使贸易模式对了,团队不好,成功的可能性也不高。 实在中间也拒绝了很多案子,不然的话怎么到现在就投了10多家公司。大龙网是在北极光时跟北极光一起投的,做网上对国外消费者销售的电子商务;客多传媒,帮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做推广营销的,这几家发展都挺好。有时觉得贸易模式不靠谱,或者对创业者没感觉,一般见过一两次就算了。 让我感觉非常后悔的案子倒还没有。但是有一些公司做得很不错,我一开始没有投,由于我不看好它,等公司发展壮大之后我再想投已经晚了,以我个人的气力已经感觉力不从心,这也这是现在做F&H投资的一个原因。 比如唯品会我就接触得很早。第一次跟他们谈公司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刚要投资进去,结果另外一个投资人进来,一下子报价太高,再投就晚了,这是很可惜的一个案子。当时对他们的贸易模式和团队都非常看好。 一般冷不丁地发贸易计划书过来的案子都不太好,很多比较好的项目都是通过朋友先容。最重要的原因是别人先帮你看过,假如这个朋友我很尊重,他给我先容的项目,我觉得必须去看看。 F&H投资从去年景立到现在已经投过一些企业,有几个案子我们正在最后谈判过程中,今年年初投的几个案子都是比较小的。去年我们投了几个上市前的企业,最近又跟投凡客。F&H投资是新加坡的投资架构,以新币为计量单位,现在陆陆续续还有钱进来,规模可能会达到大约2亿新币,相当于约1.5亿美元。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