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货源”都是固定的——一部分是来自“当官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自“老板们”。因此,我们这一行有个“两不问”的行规:一不问卖主身份,二不问礼品来历。
过年期间,社会上的人情往来比平时多,生意比较好。像长期干这行的,一般都有几个固定客户。他们做生意不需要到店里来,打个电话我们上门拉货就行了。一般的平民百姓,则很少光顾礼品回收店。
“礼品回收”中还有可能会有一些“意外收获”。有的烟酒的重量要重一些,因为这里面可能还有“货”——有人送礼,会将钱、金项链等贵重的东西夹带在礼品里。这种礼品要被拿来回收,店家就会大赚一笔,我们把这叫做“淘金”。
“坐商”转向“行商”、“网商”
在采访中创业中国了解到,这一行业现在也不如几年前那么好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便开始了新的方法:由店内坐等上门变成了主动出击,寻找客户。
很多老板会印一些不干胶做成的“高价回收烟酒”等小广告贴在小区里,上面标明可提供“上门服务”。更有一些人已把这种回收业务开到了网络上。笔者随后在百度搜索“礼品回收”,竟搜索到272万篇相关网页。其中许多都是从事礼品回收的网页,甚至还有专业的烟酒回收网。
草根创业网打开一个“烟酒回收网”,上面清楚地标明回收名酒、名烟、冬虫、燕窝。笔者与一个署名为小赵的人取得了联系,对方称其店址在北京西直门附近,专门做烟酒回收的。随后,笔者称有两瓶52度五粮液要出售时,对方称数量太少,过年忙人手少,让笔者自己送过去。
据了解,个体回收烟酒,被国家明令禁止。《烟草专卖实施条例》第25条第2款规定:“取得烟草专卖零售的企业或个人,应当在当地的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并接受烟草专卖许可证发证机关监督管理。”也就是说,除了当地烟草批发企业,其他进货渠道都是非法的。
礼品回收现象令人担忧。然而,面对各式各样的“礼品回收”行为,又该由谁来规范和管理呢?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