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品:单位发行成本极低的产品。免费对象:所有人。
没有什么比在线音乐更好的诠释这一模式。在数字复制品和P2P传输方式的推动下,音乐发行的实际成本几乎为零。这一案例中,音乐成为免费品与商业模式没有任何关系,而纯粹由于经济重心转移所致。这一趋势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法律、道德规制、DRM(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以及其他所有的反盗版措施都纷纷落败。一些歌手在线派发他们的音乐,并借此作为演唱会、正版唱片、播放许可证以及其他付费品的营销方式;另一些歌手则欣然接受了免费的现实,对他们而言,音乐不再是用来赚钱的生意,而是另有其美好意义,比如从快乐源泉或创造力的表达途径。
●劳务交换模式
免费品:网站和服务。免费对象:所有用户,因为其使用行为实际上已经创造了某些价值。
通过在Digg或雅虎问答上的投票,或使用Google的411免费语音本地搜索服务(Google可以利用用户的使用经历改进其语音搜索技术,还可以通过成功连接查询者与商业公司而获益)。不管怎样,使用这些服务的行为本身就能创造价值,或提升这种服务,或创造一些可能有其他用处的信息。
●赠予经济模式
免费品:包括开源软件或UGC(用户生成内容)在内的全部庞杂资源。免费对象:所有人。
维基百科的成功证明,金钱并非唯一的驱动力,利他主义一直都存在,互联网为其创造了一个平台,在这里,个体行为可以引发全球性的影响。某种意义上,零成本分发使得共享成为一种产业。
大学教科书中的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情况下的选择的社会科学”,但信息经济的主要要素——存储、处理能力和带宽正变得一天比一天便宜,导致传统经济学的两大稀缺函数——生产与分配的边际成本正飞速下滑。
货币并非世界上唯一的稀缺性,在其他方面,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感谢Google,使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换算(convert)它们,从声誉(页面排名)到注意力(流量),再到收益(广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声誉和注意力的供给都是有限的,它们都是新的稀缺性,免费世界的存在大多是为了获得这些资产,它们随后成为新商业模式的基础。免费使经济从局限于可用货币量化的范畴转向更真实的衡量标准,后者涵盖了当代视角下的一切有价值的事物。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视免费为标准而非异端的时代。这有多重要呢?让我们推导一下:1954年,原子能时代曙光初现,原子能委员会主席LewisStrauss宣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电能将“太过便宜以至于没必要去计量”的时代。显然这没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原子能的安全风险使其成本太高。但是,如果他真的说对了呢?如果事实上电能真免费了呢?答案是,任何与电能相关的事物,几乎任何事物,都将被改变。所有的建筑物都由电力供能,不用担心其热量转化率;我们所有人都驾驶电动车(通过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开发,免费电能将足以维持它们的运行);大规模的脱盐作业能将海水转化为人人皆有所需的淡水,还可用来灌溉广阔的内陆田地,沙漠变成沃野;与自由电子相比,化石燃料显得昂贵和不清洁,碳能的利用将会减少,“全球变暖”的辞条将从我们的字典里消失。
如今,是数字技术,而非电能,变得太过便宜以至于没必要去计量。几十年过去了,那个认为计算机应当为极少数人所使用的假设颓然坍塌,只有到了今天,我们才开始自由挥霍带宽和存储,而这些都是我们之前无法想象的。然而,成长于免费互联网乐土的一代人正在走向前台,他们将找到全新的挥霍方式,并推动我们这个世界继续前进。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