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李颂慈在法国兴业证券一做就是9年。“因为太喜欢窝轮,刚工作时下班都不想回家。”
这9年来,她参与设计了几百只认股权证,见证了香港的认股证市场从小到大的历程,而法兴也以良好的信誉奠定了香港认股证市场“一哥”的地位,“买窝轮,认法兴”这一广告语深深印入香港投资者的心中,也为李颂慈赢得了“窝轮天后”的美誉。在法国兴业证券,只用短短5年的时间,李颂慈就坐上了公司高级副总裁的高位。这个在业界不多见的升迁速度,是对她工作成就的最好肯定。
加盟高盛,职场“华丽转身”
由于香港认股证市场的日益活跃,2005年,许多国际投资银行也纷纷开始涉足这个利润丰厚的领域。早已悄悄在亚洲权证市场“排兵布阵”的高盛集团,当年7月就高调对外宣布,成功邀得法国兴业证券的李颂慈加盟高盛证券,负责拓展高盛在亚洲地区(日本之外)的认股权证业务。这一消息顿时成为香港财经界的重磅新闻从内地投资者的角度看,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应日益多元化,因为不同的投资者各有不同的需求,而风险的承受能力与资金也不一样,产品类型百花齐放,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离投资者近些、再近些
虽然采访中,记者按“程序”还没有进行到有关“投资者教育”的提问,但李颂慈已几次主动提及这个话题。
“我很喜欢和群众接触。虽然很多人会觉得与一些有学识、有地位的人沟通,才会有收益,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不同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从中也可以领悟到不同的东西”
随着香港权证市场的日益发展,加强对散户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培训、并由此争取更多的散户投资者,成为香港许多窝轮发行商的重要“功课”。
2005年,还在法国兴业任职的李颂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会议厅开办讲座,讲授认股证的概念及投资要领,3000多名投资者把诺大会议厅挤得满满当当,其壮观的场面“真真是香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香港一位业界人士今天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还忍不住对记者啧啧赞叹。
但李颂慈似乎并没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回忆起那次盛况空前的讲座也是语调淡然。“其实,推广权证与推广其他产品是一样的,只不过权证更专业些,所以更要对投资者进行教育,这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有一次,李颂慈听到一个投资者说某只窝轮比另一只窝轮便宜,因为一只卖5毛,另一只卖3毛。李颂慈想,原来有很多散户只凭票面值去衡量一只产品或廉或贵,而不是考虑产品的实际价值。于是,以后,李颂慈在印刷窝轮宣传单的时候,将票面值的资料放到最后,让投资者知道,买窝轮要留意引伸波幅等比面值更重要的信息。
李颂慈提倡离投资者近些、再近些,这样,才能真正知道投资者在想什么。现在,李颂慈每天搭的士,都会主动与司机攀谈,买东西时又会与售货员聊天,“这是我们直接了解市场的方法,我们推广投资产品给大众,当然要知道他们最关心什么。例如,的士司机最关心油价,时下的年轻人原来很喜欢用电话沟通等等”。
近年香港不论是报章、电台、电视或与投资相关的杂志,投资者都不难找到由认股证发行人及一些学者及有经验人士撰写的教育文章及演播节目。李颂慈就是其中一个“积极分子”。
除了在报章、电台、电视台撰写和制作教育环节外,李颂慈还出书教投资者认识窝轮。她在法兴时推出的认股权证专著《窝轮101》已成为2004年和2005年度香港最畅销书籍之一。转职高盛后推出最新的《窝轮大智慧》也受到市场好评,已经出了第二版,并且还在加印。李颂慈笑着对记者说,“有内地朋友告诉我,我的书在内地已经有盗版了。”
李颂慈欣慰地表示,现在香港的散户投资者素质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不知道“认沽”是什么,买了认沽证还希望股票往上涨,而现在已经能向她提出“引伸波幅”、“对冲值”这样专业的问题了。
“不要希望用女性的身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好处”
拥有美貌与智慧的李颂慈,她的业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一直是外界的好奇。对这个传媒多次询问的老问题,李颂慈始终不愿多谈,她的低调与内敛坚定而执着。
2004年,李颂慈与渣打银行大股东邱德拔家族长孙邱坚炜喜结连理。说起现在已经两岁的儿子,她的眼神立刻柔和起来。“我在香港每天一定争取下班先回家,看看孩子和家人,那怕我吃完饭后再回公司工作,所以,我一定不会把家安在离公司很远的地方。”
记者面前的李颂慈,笑意盈盈,修长的手指涂了淡色的指甲油,过肩的长发时尚地被挑染了颜色,“窝轮天后”也是爱美的。
“没有人因为我女性的身份欺负我,也没有人因为我的性别而在工作中给我好处”。她建议女性朋友,不要希望用女性的身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好处,工作中全凭实力说话,“这是我做人的准则”。李颂慈说,“在我的团队中,我主要看个人的能力、专长和合作。”
那么,这位“窝轮天后”自己的理财之道又是怎样的?“你们不会有兴趣知道的!”
原来,李颂慈唯一的投资就是定期存款。“由于我从事这一行,所以所有的衍生工具我都是不可以投资的。你若叫我买股票,因为我所从事的窝轮是一种成本低,回报快且高的工具,所以自己没有买股票。”而且她工作忙,没有做活跃投资,因而就选择了定期存款这种沉闷的投资。
不过,短短几年间,她由一名刚出校门的财经界新人,晋身为著名投资银行的执行董事,工作就是她的一种投资。“我投资在工作上,过去几年,我的投资回报是不错的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