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兰亚军,网名人生如戏,男,1968年生,汉族,大专文化,1992年毕业于常州工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曾在工厂里工作,历任厂基建科长、厂团委书记、厂办副主任等职。因不愿过平淡的生活,后辞职下海,承包过房建、公路工程,承包过学生食堂,创办过出租车公司等。有朋友说我经历丰富,其实是经历坎坷,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2005年8月创建贵阳收废网,2006年3月,正式成立公司运作。网站有几个第一:
一、是贵州省第一个收废网站。
二、是贵州省第一家直接上门回收废品的正规公司。
三、是贵州省第一家上门回收时实行统一服装、统一价格等“六统一”标准的企业。
四、创办了贵州省第一个环保论坛。
2005年,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我和我的家人从惠水县“漂”到了贵阳。这一年,我的女儿出生了。也是这一年,我开始了创业。 原本我是没有想到要去创业的,更没有想到会以收废品的方式开始我的创业。这一切,皆缘自偶然,甚至可以说是“误入歧途”。 当时我来贵阳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承包学生食堂。我热衷于承包学生食堂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我有一个有着近10年管理和经营学生食堂经验的团队;第二,虽然食堂的收入不是很高,但由于就餐人数相对固定,收益也相对稳定,不象外面做餐饮那样,风险很大。第三,学校有很多假期,特别是寒暑假,那样可以好好休息休息,或者是出去转转。用我们的话就是:“精心工作,潇洒生活”。 目标也是有的,就是贵阳一中。据可靠消息,一中要在2005年秋季开学前要搬到金阳新区,有几个食堂要承包。客观的说,我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的,基本上要成了,却被一个小小的事情卡住了。结果就功败垂成,与一中食堂擦肩而过了。 在来贵阳之前,我爱人把在惠水承包的食堂转了,我也把出租车公司的股份全部转了。到贵阳后,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生意做,我们夫妻就双双“下岗”了。 在贵阳买了房子后,身边还有10多万元。但以贵阳这个省会城市的消费水平,如果没有收入的话,我们点钱是用不了多久的,套用一句时下时髦的话说,是做不了几个“俯卧撑”的。 于是,开始要想找个生意做。做什么呢?正如开车一样,开的时间越长,胆子就越小,开的速度也慢了。做生意也是这样的,做的生意越多,胆子也越小。我在选择做某个生意时,不是先想到要赚多少钱,首先想的是,这个生意会不会亏?最多能亏多少?所谓:兵马未动、先行败路。 我的想法是,找一个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的生意。可这种生意哪里找呢?到处是一片片“红海”。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收废品的四川老乡,就是贵阳街头经常看到的担箩筐的那种。他对我说,象他,一般情况下,一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上2万,甚至更多,投资也不大,不到1000元,也没有什么风险,收来就可以卖了,不存在销路的问题。 我眼前一亮,这不是我正要找的生意吗?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真的是应了那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准备着手要做的时候,我犯难了。怎么做呢?我总不能象我这个老乡,担着箩筐,满街吆喝着收废品吧?毕竟还当了老板、董事长、总经理的人啊,真是放不下脸面来。废品是什么?废品就是就是破烂啊,收废品是一个下等的工作,被人瞧不起的。现在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至少还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再生资源”。 没有事的时候,我喜欢上网。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北京、上海、苏州、重庆都有收废网出现。收废品也能上网,这是一个好的创意。我就以网上收废品为突破口
,这样,一方面可以收废品,另一方面,又不同于一般的收荒者,不至于太下等。 网上收废是一个新生事物,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我想找一个榜样学习学习。于是我选择了重庆收废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离贵阳近,二是创办者也是四川老乡,而且是一个
县的。当时重庆的媒体炒得火热,说是当时已是“收不应求”了。 记得我是2005年8月上旬去的重庆,我的那位老乡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他把各家媒体对他或者重庆收废网的报道拿给我看,确实很多家媒体在报道,有些还是大版大版的。同时
,也给我介绍了他的业务情况,一个字“火”。他已经请了8个工人,都还忙不过来。 我在重庆呆了三天,一方面8月的重庆太热,让人受不了,另一方面对老乡说的也深信不疑,没有做详细的考察,在交了4300多元,贵阳收废网的网站做好后,就匆匆地回贵阳
了。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