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不断地成长,才会充满生机,才能在市场保持竞争力。但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像几百人一起工作,其中的错误或失策是免不了的。但我们应该记得,相当多的财务危机是可以事先防范的。企业应该视预防财务危机为一种投资,如发现有财务危机的征兆,应马上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视而不见。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快速增长或加大投资时容易出现的资金周转不灵或现金断流问题。通常的成因是在生产发展、市场占有率提高的时候,企业家无暇顾及财务制度建设、一味扩大订单量,这会导致边际利润下降甚至被牺牲。生产或服务过程工作量超载、人工成本和库存增大、客户迟付款或有坏账产生的时候,如果突然碰到市场变化或同行竞争的冲击,就会造成财务危机,严重的还会造成企业破产。财务危机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风险,如错误的战略,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及公司内部治理欠缺,组织缺乏应变力,竞争对手壮大导致的市场份额下降;一类是财务风险,如过度融资,如固定成本过高,成本可控性差,如应收账款收不回,固定资产比重过大,财务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几年前,在德隆系和托普系纷纷由于资金链断裂而栽倒后,昔日在国内手机市场上呼风唤雨风光一时的中科健,也开始爆出巨大的资金链黑洞内幕。2004年8月18日,中科健发布补充公告,首次公开承认无法按时偿还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行)4270万元人民币的欠款。伴随高额银行债务而来的是,中科健大量关联交易、巨额担保等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浮出水面,接着又传来了股东套现、总裁离职等消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内企业存在财务危机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任何企业在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其实种种不祥的征兆已如浮出水面的冰山,逐渐浮现,但这些征兆却常常被企业管理层{www.chuangyezg.com}所忽视。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就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还能力。
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往往需要大量招募员工、扩建营销网络、大量广告宣传、盲目融资,随之而来的是重视业务的扩张,而忽视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规范,因此往往容易埋下财务危机的隐患。利润与市场份额是一对关于短期与长期的矛盾,追求市场份额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的利润。但两者之间必须求得平衡,否则企业只能是昙花一现。如何求得两者的平衡呢?追求市场份额的方式无非是降低价格、增加广告宣传、增加市场的脚数(人员及网络),所有这些必须量力而行。 “力”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力” 的存量,一是 “力” 在未来的流量(融资、获利)。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考察市场及竞争对手,因为在市场动态的博弈中,降低价格、增加广告宣传、增加市场的脚数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增加。
尤其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不少稍为大一点的企业都在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许多企业走上了加速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巨人集团的兴衰就是这许许多多例子中的一个。其原因何在?企业如果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如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世界著名的连锁店,日本的八佰伴就是因为扩张速度过快,造成现金断流而倒闭的。一个企业新建项目扩张或对原有的厂房进行大规模扩修,都是扩张业务的表现。一旦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