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国》第二赛季在大家的关注下落下了帷幕,面对选手,面对节目,面对评委,面对那千万的风险资金,众说纷纭,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叹息有人称快……!输和赢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核心。甚至是面对第三赛季官方刚颁布的1080名单,这种氛围已或多或少的在报名的创业者之间有所体现!
对此,我想说的是:《赢在中国》对于那些真正的创业者而言,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
就《赢在中国》这个节目而言,无论是从节目的运作过程,还是就其对国内创业者或是创业环境的影响而言,事实说明,无疑都是成功的,虽然一些细节还有待完善,但总的说来是这样。但是,话虽如此,这个节目的过程不能代表一次创业的开始,过程,更不能代表一次创业的结果,虽然节目具有了创业所具有的代表性阶段和必要因素,有了创业的执行者,人;有了创业的被执行者,项目;有了创业的接受者,客户;也有了创业的必备条件,资金;甚至了还有了PK台、商业实战等等体现创业过程以及体现创业者能力的种种方法,但是,它是无法还原创业本身的。因为,“节目”这种“通过在一定时间内以模拟方式来体现某种意图和目的”的特性,决定了它无法去创造“创业”的核心------创业的增值。这个节目它只是在完成节目本身的目的,比如说一些节目主办方的收视率要求,一些赞助商的广告需求的同时,向人们说明一种创业起步的方法之一(资金与项目的结合),也向人们传达一种创业的精神,当然,也为了表彰投入其中的创业者为节目的付出,特向少数优秀的创业者提供一笔创业资金。这些,就是节目的价值取向。
对于参加《赢在中国》的选手,之所以参加这个节目,无非是想利用节目的这种价值取向去达到宣传自己或自己的公司及其产品,去获得专家对自己及其项目的中肯点评或指点,去获得创业所需要的启动资金。无论是哪一种目的,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它们都不是创业真正的结果,它们只是实现创业起步的诸多方法中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方法更显而易见,更直观!在节目中没有达到自己目的,也就是那些各个环节,包括机选3000名额阶段落选的人,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失败的人,但这种失败不能说就是创业的失败,只能说这种方式可能不适合你,你就应该调整和提升自己,积极寻找另外的办法,这也是真正的创业者和非创业者最大的区别之一。而那些达到了自己目的参赛选手,那怕是最终站在冠军讲台上的选手,也只能说明这只是创业的开始,在获得了更好的平台的同时,也需要肩负更大的责任,肩负对VC们的承诺,肩负对员工的承诺……,只不过他们的起步平台要更优越一些,这种优越,是通过他们配合实现这个节目的价值取向而所付出的努力换来的。
《赢在中国》没有输与赢。希望栏目越办越好,为千千万万创业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而发挥它的舆论导向作用;希望参与栏目的创业者越走越好,用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同时,为关注你们,关心你们的创业者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真正想赢在中国,路还很长,很长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