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辈辈从没有圈地养牛羊的历史,更没有见过在田地里种草的村民更加迷惑了。 “山上到处都是草地,养牛还要种什么草。”曾当过村干部的邱展宗堂兄邱益武话语说出很多村民的心里话。村民邱继生也疑惑万分:“哪里有种草来养牛的?我们养牛都放在山上,怎么种草来养牛。”
但邱展宗自己心里却很有数,在内蒙古工作间隙,他特意去考察了当地依靠养殖致富的成功经验,密密麻麻记了几大本笔记,他更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山有水,非常适合生态养殖业。他还了解到光靠山里的野草,不能满足现代化养殖的需要,必须种上优质的牧草,所以,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种牧草。
2003年春天,邱展宗种下的牧草已经将近一年了。但村民却一直没看见他养的牛,他们都觉得邱展宗的草是白种了。村民有默默担心的,有摇头叹气的,也有幸灾乐祸看热闹的。村民邱继生曾放言:“租这么多的田来种草、养牛,他肯定会失败。” 村民邱益阳则感到很惋惜“这个怎么搞呀,投资那么多下去
这时的邱展宗却并不着急,他原本就是要等到草长好后才开始养牛,而且养的还不是本地一般的牛:“广西的小黄牛个子比较小,生长比较慢,五六年才能生长一条小牛,肉质老化不好吃了。只有经过杂交改良后的肉牛品种,产出的小牛才能生长迅速,而且产肉率高。”
当时的贺州市也正在搞牛品种改良,邱展宗更加认定了这个路子。
闯荡商场:出手不凡的“小子”
2005年,邱展宗卖掉第一批牛挣了点钱,但他很快又不卖牛了。
原来,那时候昭平全县只有一家屠宰场收购肉牛,宰杀后再把牛肉卖到市场,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他们收牛时故意压价。“我卖给他的时候,他们不给那么多,他们杀得很低的价格,值2000元钱的牛,给我1500元钱。”看到自己养牛的利润都被别人赚走了,邱展宗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我自己拿到上面去屠宰,经过自己屠宰分割以后,一头牛价值2000元能卖出2300元,能产毛利大概400到500元钱。”
办证、联系肉摊、操练分割……随后,邱展宗马不停蹄干了起来。由于他养的牛出自山水天然牧场,加上喂他特意种上的优质牧草,这些牧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牛吃了后肉质也不一样。很快,他的牛肉在县城肉市站稳了脚跟。上午10点多,别人的肉摊还没有卖出几斤,他的牛肉早被抢购一空。
从卖肉牛到卖牛肉,邱展宗的利润增加了,牛肉的销售量也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这更加坚定了他当初回乡养牛的选择。
牛肉在市场上越卖越火,但邱展宗又不满足了——既然自己的牛肉这么好,为什么不直接销售给酒家饭店,减少一道环节而增加利润呢?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