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
“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FS:PAGE]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