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四十岁会有场雪
这一代中年人的危机与解读
人到中年,事业小有所成、人生小有所悟,上有高堂可膝前尽孝,下有儿女可传承血脉,正是精力和经验曲线双双走高的人生黄金期。
可中年人习惯说自己有危机,像但丁说的,“人生之旅的半途中,我突然误入秘密森林,迷了路”。每个人生阶段都会面临挑战,为什么视“中年”如“危机”?
危机不是按时到来的考核,而是一次心理体验。人到一定年纪,得到一些东西后,好奇、冲动不在,少了激情、宽容还不够,心里最怕见“高不成低不就”,偏偏就最像。
中年危机,或许只是硬币另一面。
“三五”规划同龄人
1965年到1975年出生的2亿人现在进入“中年期”了。
“有承担”和“做实事”是这一代的标签,这些现实主义者如何理解“中年”这种状态?
1965年到1975年,单年净人口增长超过2000万的年份有七年,期间有超过2亿的新生儿降生……如今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他们还比较传统,愿意最大限度的为家庭付出;他们正值壮年,世界是他们的……
老陆从美国回来,浦东机场刚落地,一个电话就打了进来:通知他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在2010年的第一个月里,他从旧金山回上海,只有短短三天去公司,视察业务并安排直到春节前的各项计划;然后回北京,停留半个月,参加为期三天的同学聚会、见见老同事,还要处置两处房产和一辆汽车,都是六七年前在北京工作时买的;最后回河北老家,好多年没回家过年,去年给爸妈换的房子要装修,外甥夏天毕业找工作还要见见检察院的老同事,以前跟着他的两个人现在都是副处长了……。
老陆1966年出生,同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开启“第三个五年计划”。1964年确定的“三五”一方面标志着中国计划经济建设在被迫中断后重新走上轨道;另一方面其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转变:由“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变化,这一方针一直影响到下一个“四五”计划,甚至更远。这一时期出生的人,成长经历里都离不开“高速度、高积累”的影响。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