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前后,摇新股成为不少人的稳妥的投资渠道。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只要用资金去申购新股,中签了,回报也相当高。网上曾流传一个用7万元坚持摇新股10年变40万元的故事,收益率是否有这么高,还待考证,但可以肯定,摇新股在过去10多年确实能带来无风险而且比银行利利息高得多的收益。
进入21世纪,股市经历了长达5年的熊市,市场机会在2005年6月出现,上证综指跌破千点大关,为998点。随后股市开始逐步上扬,进入了一轮大牛市。从2006年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达到了6124点,一年多涨了6倍。2009年上半年,股指又从1664点上升到3478点,涨了1倍。
因此,可以说,股市的机会始终存在,有大涨就会有大跌,作为一般投资者,把握理财时机非常重要,但不能盲目跟风。
债市也曾风光
不仅在股市上,国债市场也曾经创造不少辉煌。王世豪说,在1984年7月1日,当时称为国库券的国债,率先在全国7个城市上市交易,而有理财头脑的人想到了各地之间的价格差距,他们到没有交易网点的城乡收购人们手中的国库券,低价收进再到市场交易,赚取了中间的差价。
"当时我在城市信用社联社工作,目睹了那些人--时称"黄牛贩子"--怀揣着大量从各地收来的国库券直奔信用社柜台交易兑现时获得收益时的喜悦。"王世豪回忆说。而1996年国债和企业债高达15%的收益率确实也使一部分理财者收益颇丰。
楼市回报惊人
房地产市场提供的机会大家也记忆犹新。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房价平均还在4000元/平方米,当时可能受到经济条件限制,也没多少人买。而如果有资金实力,买了房产,那收益至今非常可观。
之后,2006年房价基本平稳,2007年又开始上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基本没涨甚至有所下跌。那么,这些理财机会只要把握好一次,理财的回报之高之快有时令人意想不到。
而且,连邮市和钱币市场也曾经有过两次好的理财机会。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