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推广最忌相互模仿
在微博营销专家杜子建看来,网络语言适应潮流,有一种幽默和戏谑感,“网络语言首先是一种对文字的变革,接下来会对文化的变革产生影响,代表着语言回到民间。”
网络语言也有其快速消费的特性,去年还流行的“给力”“浮云”“神马”如今已经被透支使用,而今年流行的体例包括“丹丹体”“私奔体”“咆哮体”等等。它们被运用到各种体例的传播之中,不少商场、企业也以此为文体,进行各种复制性写作。对此杜子建以为,落地宣传尽量不要用网络语言,这会形成网络语言的暴力游戏。“地面语言与网络语言有自然的冲突,所面对的族群有所不同,同时对一些高端品牌来说,使用网络语言与其气质相冲突,不能为了赶潮流而肆意使用,最重要的是,推广需要独特创意,网络语言固然幽默,但是互相模仿使用,并不能带来理想的效果。”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