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傍上“大款” 公司成长迅猛
当然,即使只有十几个人,每个月的支出也是摆在那里的。张松峰急着寻找客户,赶紧“开张”。
正好有个日本代表团到上海访问。作为一家小公司的代表,张松峰仅仅可以列席代表团的招待会,听着别的公司向日本客人介绍自己。中午吃饭时,张松峰挤到日本团长身边,和对方喝了一杯酒,聊了一下天。
张松峰在日本“深度旅行”的积累派上了用场——他显然擅长和日本人沟通。短短几句话,让日本团长改变了行程,专门拿出一天时间到晟峰访问。团队中的有好几家相关企业到场,其中的一个,就是后来给了晟峰“第一单”的NEC。继NEC这个大客户之后,张松峰的市场开发能力不断释放,日本大企业的大单子纷至沓来,晟峰也迅速成长起来。
成立当年,晟峰年销售额就破千万,员工也增加到200多人;三年后,晟峰销售额突破2亿,员工达到1500多人,一举跻身“中国软件[22.24 -0.63%]出口企业十强”,张松峰也被评为“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2006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
6、上市前夕 突生变故公司被拆分
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张松峰总是知道晟峰在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事情。
开发产业链、开设分公司、进军软件园、涉足新领域……一切都如张松峰所愿,晟峰快速的成长着,直到2007年。
按照张松峰的计划,也按照晟峰的发展速度,2007年,晟峰开始筹备上市。但在即将踏上资本市场的灿烂舞台时,却发生了意外——创业时的合作伙伴在股改时分道扬镳,公司也因此被拆分。
虽然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节点横生枝节,张松峰和晟峰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命运总会有起伏”,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松峰很平静,他看到的依然是杯子里还剩的那半杯水,“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坏事变好事。因为在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会把许多矛盾掩盖掉,而这件事倒把公司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解决了——那就是股权不清晰的问题。”
从那之后,张松峰会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公司“功臣”,但不是股权。
(阅读次数:
)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