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陆多次表达过类似的情感,比如他习惯从书籍中获得知识和方法,而不是从朋友或者是家人那里;比如他努力赚钱,四处置产,回老家却要去住酒店或者朋友家,因为“亲戚家买不起房,不帮他们就要让父母承担了”。
这一群人从小学会了责任和承担,执着于信念,肩负着道义与效益,80年代上大学,90年代集体发光,现在把社会背在肩上。《生于60年代》的作者之一的王延礴说:“似乎是精英在塑造时代,其实他们只是比别人多努力了一点,他们真实地思考和言说,脚踏实地地行动,因此而显得出类拔萃” 。
他们推动了时代……
数据显示,“三五”、“四五”计划这一代人与美国的“婴儿潮”一代(1946~1964)时间相差不远,甚至有许多相似之处。
美国的婴儿潮又叫"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年,18年间美国新增了7600万人。约占美国目前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群人已经成为当今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随着婴儿潮的成长,美国经济步入了令人眩目的成长期:20世纪60、70年代,婴儿潮一代带动了玩具、卡通、流行音乐的成长;20世纪70、80年代,步入结婚活跃期的婴儿潮一代带动了房地产、汽车业的成长;20世纪80、90年代,处于消费黄金期的婴儿潮一代又带动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加速了信息时代的来临。在这期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指出,“婴儿潮出生的人虽然只占现美国人口的28%,但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却占美国整体经济10兆美元的一半”。
IMF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390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4016亿美元,也有跟“美国婴儿潮”类似的基础:适龄劳动力的增加。1962年开始,中国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净人口负增长,开始步入人口积累阶段,并在1965年进入一个相对高的增长期:1965年到1975年十年间,单年净人口增长超过2000万的年份有七年。十年间,有超过2亿的新生儿降生,按照其中有1/10受过高等教育、2/10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计算,不难想象八十年代诗歌的流行、西学的流行,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上世纪就是年代末股票市场的上扬,民营企业的大规模增长……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刻的需求了。仍可以套用那句话,现年35到45岁的这2亿人,创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
乐评人孙孟晋说“在我们这,生于60年代的人并没有可能同步了解那时全球发生了什么,不了解世界到处插满了红旗而用的是相同的词汇,比说如‘反潮流’”。
有着大量采访经验的陈陈红云说过:尽管这代人与时代一起经历了巨变的沧桑,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心存感激。不少人回首往事,都觉得自己每一步都踩着了幸运。他们是遇着了正点的一批人。虽然也曾作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但回报是相当丰厚的,除了他们迥异于前代的人文熏陶,这也许是集体对社会报以热情和宽容的原因……,他们很多都是真正的行动家。不少人怀着远大抱负,对自己从怀疑到肯定,从试探到行动。导演张广天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中国的事情,先做起来再说”。
从2006年开始,美国经济步入衰落期,因为从1946年出生的人开始慢慢步入退休期:退休的美国人大量抛售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抛售在城市中的房产搬到乡间居住……。但是小他们20岁的“三五”“四五”计划一代,还在继续续写着中式传奇。老陆说:我们现在是中年人了。中年的意思就是:不管个人意愿如何,你已经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某个家庭的栋梁了;别人有需要时,你就应该站出来,然后“DO SOMETHING”。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